导语:台风强度急剧加深的统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气象研究工作,它对于预测台风发展趋势、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具有关键性意义,而且通过对台风强度急剧加深的统计分析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台风强度变化的规律,为台风预警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,那么台风眼越大强度越高吗?下面就去了解了解吧!
台风强度急剧加深的统计分析
台风的急剧加深是其预报中的重要问题。特别是近海地区台风的急剧加深在业务预报中更为重要,Brand以24小时风速加大50kTs·h-'为标准,Holliday和Thompson以24小时气压下降42hPa作为标准。分别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急剧加深进行了研究,我们采用24小时气压下降42hPa为标准,利用1949~1984年的《台风年鉴》资料,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急剧加深进行有关统计。
统计表明,台风在其发展过程中,许多都有一个急剧加深的阶段,为此,我们对这36年中台风中心气压低于或等于950hPa的263个台风过程(占总数603个台风的43.6%)进行统计,结果表明,在263个台风中急剧加深的台风达106个,占40.3%,占台风总数的17.6%,可见急剧加深的台风在台风以及台风总数中均占有相当的比重。我们应用的资料年代较长,其结果应该可靠些。另外的统计还表明,125°E以西的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台湾以东洋面以及南海也有12个个例为急剧加深过程,这些是在Holi-day的统计中认为不会出现急剧加深的地区。3.2月际分布表4-7为急剧加深台风的月际分布,由表可见,9月出现的频数最高,达25%;其次是10月,为18%;8月和11月基本相近,分别为16%和15%。
时间分布表4-8中分别为6、12、18、24小时时段内,每小时气压下降1.74hPa的加深过程,在02、08、14、20四次常规观测发报时间内出现的频数。6小时急剧加深的台风多数发生在下午一傍晚,14时和20时两段频率为64%,12小时急剧加深的多数发生在夜间,20时和02时两段频率为64%,18小时急剧加深的多数发生在清晨,02时和08时两段频率为64%,24小时急剧加深的多数发生在白天,也占64%。
由此可见,急剧加深台风的时间分布没有一定规律,这与Holliday等认为急剧加深多数在夜间的结论有点不同,这可能与所用的资料不同有关。表4-9各时段急剧加深的速率,可见急剧加深速率是随时间加大的。
气压分布表4-11为急剧加深前的台风中心气压分布,由表可见,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在984~965hPa之间时,急剧加深的概率最多,占56.3%,当中心最低气压≥995hPa时,也有急剧加深的可能。例如1957年的Faye台风,急剧加深前24小时的中心气压为1000hPa,24小时内加深到958hPa。又如1960年的Shirle台风,24小时内中心气压由998hPa下降到920hPa。1959年的Vera台风,24小时内中心气压由996hPa下降到905hPa,下降到91hPa。
1973年的14号台风是在南海靠近海南省登陆之前,24小时内中心气压由995hPa下降到930hPa,由一个一般的热带风暴强度急剧加强为台风,中心气压加深如此之剧烈,在预报上是很难的问题,尤其是近海台风,预报其强度的急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。台风中心气压急剧加深后,其路径变化趋势右偏占多,达56.3%,这和常规的预报经验基本一致,但没有占绝对优势,左偏仍占有一定比例,达42.7%,因此在实际预报业务中还需具体分析其变化。
台风眼越大强度越高吗
台风眼越大,强度反而相对弱。
台风眼,即台风中心,是热带气旋中特有的“眼”,是一个直径数十公里的中心区域内风力迅速减小、降雨停止的少云天空区域。从水平方向切开台风,可以看到三个明显不同的区域:台风眼区、云墙区、螺旋雨带区。台风眼区以其风力很小、天气晴朗而著称,平均直径为40千米。
台风眼的形成是由于台风内的风反时针方向吹动,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,旋转时造成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互相平衡抵消,导致强风不能再向中心聚合,从而形成台风眼。
关于台风眼的观察和分析发现,对于同一个台风而言,台风眼越大,其强度反而相对较弱。在确定台风强度时,台风眼墙区的云顶温度和台风眼内的温度是重要指标。如果台风眼大且形状不规则,在利用卫星云图估计台风强度时会减分。相反,最强的台风应该具有一个小而规则的台风眼,眼内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,台风的强度会发展到巅峰。
此外,台风云墙区的边界光滑度、云型圆度以及眼壁的紧密程度也是判断台风强度的重要指标。一般来说,云墙区边界越光滑、云型越圆、眼壁越紧密,台风强度越大;而台风云墙越松散、眼壁组织疏松,台风强度越弱。
相关推荐